?
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狀態,在本質上決定了我們對于事物的態度。而我們的態度,在決定著我們對事物的行動方式。我們的這個行動方式也就直接決定了我們這個行動的結果,而我們的這個行動結果又一定需要我們自己去把它承擔起來。
如果是這樣,我們取一種什么態度去對待我們自己,去對待這個世界,去對待我們所從事于其中的事,那就成了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只有我們的心體是光明的,我們的心體還歸它本然的澄明狀態,我相信我們的態度才會是公的,才會是公正的,才會是公平的,君子坦蕩蕩。只有出于公心,以衡準之心,以公天下之心,以原本就是光明剔透良知之本然狀態,去對待這個世界,去承接這個世界,那么我們的態度就會是公平的,我們所處的結果就會是公正的,那就叫做正義,脫離了這一點談不上正義,那都是私心私欲在起作用。
知行合一。真知就是行。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離。王陽明強調:知識的過程必定是通過一個實踐的過程來體現的,最終的實踐也才是知識價值獲得實現的最后境界。
只有我們的心體光明,我們的世界才光明,這就是我想所的最后的意思。一切理論的研究推導,如果不落實到我么的生活本身,不落實到我們的生活實踐當中,所有這一切理論,對我來說同樣沒有意義。因為跟我不關心,所有我要真正讓這些東西是我關起心來,我們就要把它轉換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用這樣子的一些觀點來拓展我們的生活世界,用這樣子的一些觀點來建構我們自己的思想世界
王陽明的心學給了我很多的啟發,時常回想哲人的思想,自己去不斷地反思和思考,我們總會有更多的收獲,從哲人的智慧之中悟出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