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對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并作出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這一戰略安排順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潮流,緊扣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有利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延長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
新時代的發展成就不僅證明了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客觀存在,而且彰顯了重要戰略機遇的新內涵。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解決經濟發展面臨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加強技術創新和新動能培育,努力更新經濟發展動力系統;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等等。這些都為我國發展贏得了新空間和新機遇,使重要戰略機遇具有了新的內涵,主要是: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機遇——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60%,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速明顯快于一般工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機遇——科技創新快速推進,專利申請量連續數年位居世界第一;深化改革開放的機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財稅金融、國資國企等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得到激發;加快綠色發展的機遇——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逐步健全,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的機遇——我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大力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