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篇便清晰地剖析了當時的形勢,“中日矛盾變動了國內的階級關系,使資產階級甚至軍閥都遇到了存亡的問題,在他們及其政黨內部逐漸地發生了改變政治態度的過程。這就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前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任務。” 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敏銳地洞察到,只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構建起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才是拯救中華民族于水火的必由之路。這一深刻認知,猶如一盞明燈,為迷茫中的中國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當時的國內局勢錯綜復雜,各方勢力利益訴求各異,要實現全民族的團結抗戰談何容易。然而,中國共產黨以非凡的勇氣和堅定的決心,主動擔當起引領者的角色。從 “九一八” 事變后率先高舉抗日旗幟,到積極倡導、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推動國共第二次合作,中國共產黨始終奔走于抗日救亡的最前沿。正如文中所說,“我們的統一戰線是包括資產階級及一切同意保衛祖國的人們的,是舉國一致對外的。” 這種海納百川的胸懷和以民族大義為重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深入思考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其核心意義在于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共御外敵。這一任務的提出,不僅僅是基于對民族危機的深刻認識,更是源于對人民力量的充分信任。毛澤東同志在文中強調,“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 只有充分發動群眾,讓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才能形成堅不可摧的力量,戰勝強大的日本侵略者。這一理念,在抗日戰爭的實踐中得到了充分驗證。?
中國共產黨為實現這一任務所采取的策略和行動,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智慧。一方面,積極與國民黨進行談判合作,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另一方面,深入敵后,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通過這些努力,中國共產黨不僅在軍事上給予日軍沉重打擊,更在政治上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為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貢獻不可磨滅。如今,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從這段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我們依然會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凝聚起全體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手挽著手、肩并著肩,共同努力奮斗。” 我們要傳承和弘揚抗日時期的團結奮斗精神,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飽滿的熱情,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