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細細品來,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里行間。
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從小就聽說什么“君子動口不動手”“觀棋不語真君子”等,感覺君子就像個呆呆的人似的.。事實上,君子就是孔子他們儒家學派的一種自稱,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斗”,都體現了君子的優良品質。孔子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在孔子眼中一個可以稱為君子的人一定要有一顆寬容待人的心。藺相如以寬容之心對待廉頗的難,展現了君子的博大胸懷。“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由古至今的名人雅士,那些品德高尚、學識淵博的君子們哪一個是沒有寬容坦蕩的胸懷呢?與君子相對的當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壞人,只是素質沒有君子高罷了。
《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質地位往往與小人相差甚遠。毛澤東說過:“小人累君子,君子當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見君子的物質生活是那么的悲慘!
君子還應講求誠信。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沒有信用的人,在社會生活是很難立足的。“道干乘之國,敬事而信.”治理國家也應該講求誠信。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可見,講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還能給人們帶來福運。
當然,作為君子還應當有很多別的品質,比如善于反省,敏而好學,虛心求學,不恥下問。還要腦懷天下,以天下為已任。要注重禮儀,不做違法亂紀的事等。盡管并非孔子的所有思想觀念都與我們現代社會相符合,但是在《論語》一書中所講的做人道理值得我們去反思,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