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是新時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導。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強調我國現代化與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密不可分。環境保護與社會的良好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人與自然實為一體。
為了城市環境的優良發展,我國正大力推行的新能源車輛正響應此次十九屆五中全會里提到的“有效實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條件,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但隨著人口、城市化、工業化和生產生活方式等的不斷變化,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日益明顯,各種環境問題也不斷出現。為了保護生態環境,人們需要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科學合理、有效可行的生態管理制度。主要從生態資源保護制度、生態環境治理制度、生態文明建設制度三個方面考慮。通過以上制度的制定與實施并結合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方針可以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和文明素質,推進中國進一步向生態文明社會建設邁進。
另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需要統籌全局綜合考量,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治理生態環境,需要整體治理,不能從局部考慮,如果只側重水、樹、田、土任何一項的治理,其他的不綜合考慮則會顧此失彼。像我們工作中遇到的尾礦污染防治項目證實了十九屆五中全會中提到的整體統籌治理,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一味的開采礦石必會對環境造成非常大的不良影響,卸載工程、尾砂回填工程、生態修復三大工程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