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是充滿活力的中國。今年五一國內游超3億人次,春節檔電影受到觀眾喜愛,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與去年相比大幅度著增長…成為中國經濟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生動體現,也彰顯出供給優化升級、消費平穩復蘇的巨大潛力。
供給和需求是市場經濟內在關系的兩個基本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沒有需求,供給就無從實現,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新的供給可以創造新的需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這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也是促進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的戰略決策,對于今后一個時期有效發揮大國經濟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科學把握供給和需求兩者關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必能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既要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又要以規模擴大、結構升級的內需牽引和催生優質供給,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關鍵在于找準結合點。過去3年多來,盡管遭遇新冠疫情沖擊,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這既有需求端強勁拉動的因素,也是相關行業和企業在產品服務方面謀求轉型的結果。由此可見,經濟發展中的堵點、痛點、難點、空白點,都是可以大做文章的結合點,進而變成經濟的增長點。像對外依賴度高、短期難以有外部替代來源的領域,像育幼養老、健康文化等有需求但未得到有效滿足的領域,都應該統籌謀劃擴大內需和優化供給,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強大動力。
發展永無止境,有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的制度優勢、治理效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光明。向著新目標,中國必能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