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泱泱大國的復興,不僅是物質力量的增強,更是精神力量的崛起。毛澤東曾經講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同樣,一個民族更不能沒有精神。縱觀古今中外,一個國家的崛起、一個民族的強盛,都離不開自信的精神品質,離不開在對國家前途充滿信心基礎上凝聚起來的精神力量。沒有這樣一個自信基礎,就沒有真正的民族復興。
回顧黨的百年歷史,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以堅定的信心升華出壓倒一切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保持昂揚的斗志,展現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以驚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靈的偉大精神,戰勝千難萬險,譜寫出“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不朽篇章。靠著這種信念和決心,創造了開天辟地的偉業,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豪邁指出,“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中國人民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和勇氣,發憤圖強,鞏固新生政權、恢復國民經濟、抗美援朝、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中國人民以沖天干勁,使中國發生了改天換地的歷史變化。
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堅信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革命膽略啟動改革開放這場改變中國命運的“第二次革命”,從農村到城市,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勇氣,我們就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辟新天地、創造新奇跡。”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不會是敲鑼打鼓熱熱鬧鬧就能實現的,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尤其需要具備斗爭的勇氣、斗爭的信心、斗爭的能力。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臨許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和挑戰。在風險和挑戰面前,更需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定力,不斷增強自信,提振精氣神。
唯有自信才能自勝和勝人,才能自覺和自強,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高擎起精神上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