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之問,這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使命之問,中國共產黨人從未停止回答。新中國成立以后的近30年,黨領導人民從平地上夯基壘臺、于曲折中艱難探索,在中國大地上建立起社會主義社會,完成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進入新時期,黨領導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正反經驗的鏡鑒中、在內憂外壓的形勢中,深刻認識到:必須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在把握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面對滾滾向前的世界大勢,黨領導人民開啟改革開放的偉大航程,開創、堅持、捍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交出了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答卷。同時,我們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學發展觀,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引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向前。新時期全部理論和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指引中國發展繁榮的正確道路。
站在時間的長軸上回望過去,一些重要歷史時刻因其影響深遠而被永遠銘記。1978年12月18日,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都必將是載入史冊的重要日子。這一天,我們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
偉大轉折之所以偉大,就在于它打破了曾經被奉為圭臬的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廓清了長期困擾人們的思想迷霧,開創了充滿生機活力的廣闊道路。歷史事件的意義,往往只有回到發生時的情形中才看得更加真切。很多今天看來不合時宜的做法,在當時是不容置疑的鐵律;許多現在來說習以為常的事情,在當時是談虎色變的禁區。在黨和國家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洞察歷史和把握時代的遠見卓識,把“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有機結合起來,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我們黨在深刻認識當代中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對我國所處發展階段作出科學判斷,認為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國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坐標基點、發展原點,黨的所有路線方針政策都立足于此來制定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