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要用我的眼睛來看詩經,用我的經歷和生活來理解詩經,用我的心來感受詩經,用我的耳朵,來聽那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流行音樂。”
詩經也可以理解為當時的潮流,要讀詩經,要理解詩經,絕不可將之視為已經死去的文字,已經過時的語法堆積而成的篇章。那些無名的作者,都曾經像我們一樣活過、愛過、悲傷過、歡樂過,都曾經像我們一樣,在紅塵里經歷生老病死、愛恨嗔癡;那些現在看起來晦澀難懂的字句,都曾經是從活生生的人的生命與際遇中來的,最樸實最真摯的歌唱,曾經充滿了愛、怨、幸福、痛苦、希望……正如我們現在聽到的流行音樂。
如果我曾經為一首歌而哭或笑,這支歌就是我生命中的經典與不朽之聲,仿佛詩經之于中國文學;那些唱出了這樣永恒的歌聲的歌者,已經消失在時間的深處。沒有回音、沒有形象,甚至名字也無從考證,但他們的歌聲,永遠留在這薄薄的書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