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早上公司晨讀文章為《產業政策》,通過這次晨讀,我對產業政策有了一些了解,產業政策,是指政府出于經濟發展或其他目的,對私人產品生產領域進行的選擇性干預和歧視性對待,其手段包括市場準入限制、投資規模控制、信貸資金配給、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進出口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土地價格優惠等。
對于企業來說,要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必須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家。如果這位企業家成功了,后面就會有一群跟風的競爭者,這樣就得不到壟斷的利潤,這跟他付出的成本是不相稱的。發達國家要用專利保護來鼓勵“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讓他們不怕后面的競爭者。如果“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家選擇的行業基礎設施不完善的話,即使他有企業家精神,也無能為力。這個時候就需要政府因勢利導,來解決這個問題。
對于創業者來說,也要時刻了解一些國家政策,如果創業者努力的方向與國家產業政策方向一致,就會受到國家政策所給予的種種支持,就會借助國家產業政策所鼓勵的力量乘勢而上;如果創業者努力的方向與國家產業政策相偏離,那創業者不僅不會得到鼓勵,反而會受到種種限制,就會因為增加很多創業的阻力而增加創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