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
其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以下15方面26項重點任務:
提升積極的財政政策效能
●要用好政府投資資金,帶動擴大有效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強化績效導向,堅持“資金、要素跟著項目走”,合理擴大使用范圍,支持在建項目后續融資,開工一批具備條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礎設施、老舊公用設施改造等建設項目。民間投資在投資中占大頭,要發揮重大項目牽引和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完善相關支持政策,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牽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推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
●餐飲、住宿、零售、文化、旅游、客運等行業就業容量大、受疫情影響重,各項幫扶政策都要予以傾斜,支持這些行業企業挺得住、過難關、有奔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中國民航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促進數字經濟發展
●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推動消費持續恢復
●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加大社區養老、托幼等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在規劃、用地、用房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重點水利工程、綜合立體交通網、重要能源基地和設施,加快城市燃氣管道、給排水管道等管網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澇設施,繼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400億元。政府投資更多向民生項目傾斜,加大社會民生領域補短板力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部、國家能源局、中國民航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
●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加強市政設施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開展老舊建筑和設施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再開工改造一批城鎮老舊小區,支持加裝電梯等設施,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和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應急部、中國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退役軍人部、國家醫保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城市群、都市圈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牽頭,年內持續推進)
●在城鄉規劃建設中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節約集約用地。(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扎實穩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
●嚴格規范村莊撤并,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啟動鄉村建設行動,強化規劃引領,加強水電路氣信郵等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和污水垃圾處理。(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郵政局、國家文物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強化農民工工資拖欠治理,支持農民工就業創業,一定要讓廣大農民有更多務工增收的渠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大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灣污染整治力度,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公安部、應急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完善節能節水、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等環保產業支持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商務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科學開展國土綠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保護生物多樣性,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要讓我們生活的家園更綠更美。(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強化交通和建筑節能。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依據常住人口規模配置教育資源,保障適齡兒童就近入學,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加強鄉村教師定向培養、在職培訓與待遇保障。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辦好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專門教育,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質量。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優化高等教育布局,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高校招生繼續加大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傾斜力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發展在線教育。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倡導全社會尊師重教。我國有2.9億在校學生,要堅持把教育這個關乎千家萬戶和中華民族未來的大事辦好。(教育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民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體育總局、國家疾控局、銀保監會、全國婦聯、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中國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堅持預防為主,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深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體育總局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優化城鄉養老服務供給,支持社會力量提供日間照料、助餐助潔、康復護理等服務,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鼓勵發展農村互助式養老服務,創新發展老年教育,推動老齡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商務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銀保監會、國家中醫藥局、國家鄉村振興局、全國老齡辦、中國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多渠道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商務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自然資源部、國家醫保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繼續保障好群眾住房需求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并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用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遺產,發展冰雪運動和冰雪產業。建設群眾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促進全民健身蔚然成風。(體育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推進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促進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創新和完善基層社會治理,強化社區服務功能,加強社會動員體系建設,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民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救援能力,做好洪澇干旱、森林草原火災、地質災害、地震等防御和氣象服務。(應急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氣象局、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國家林草局、中國地震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應急部牽頭,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國家礦山安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其中與建筑業密切相關的任務集中體現在重大項目、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民生項目、新型城鎮化、鄉村建設以及建筑節能等方面,具體要求如下(摘錄有關章節):
8. 要用好政府投資資金,帶動擴大有效投資。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強化績效導向,堅持“資金、要素跟著項目走”,合理擴大使用范圍,支持在建項目后續融資,開工一批具備條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礎設施、老舊公用設施改造等建設項目。民間投資在投資中占大頭,要發揮重大項目牽引和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完善相關支持政策,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9. 要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更好節用裕民。大力優化支出結構,保障重點支出,嚴控一般性支出。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和閑置資產。各級政府必須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要帶頭。加強收支管理,嚴禁鋪張浪費,不得違規新建樓堂館所,不得搞形象工程,對違反財經紀律、肆意揮霍公款的要嚴查重處,一定要把寶貴資金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
24. 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建設數字信息基礎設施,逐步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推進5G規模化應用,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25.加大社區養老、托幼等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在規劃、用地、用房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發展農村電商和快遞物流配送。
26. 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重點水利工程、綜合立體交通網、重要能源基地和設施,加快城市燃氣管道、給排水管道等管網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澇設施,繼續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6400億元。政府投資更多向民生項目傾斜,加大社會民生領域補短板力度。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對國家重大項目要實行能耗單列。要優化投資結構,破解投資難題,切實把投資關鍵作用發揮出來。
27.深入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東北振興取得新突破,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鼓勵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支持產業梯度轉移和區域合作。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加快發展。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
28. 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加強市政設施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開展老舊建筑和設施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再開工改造一批城鎮老舊小區,支持加裝電梯等設施,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和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城市群、都市圈建設,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嚴控撤縣建市設區。在城鄉規劃建設中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節約集約用地。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31. 嚴格規范村莊撤并,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啟動鄉村建設行動,強化規劃引領,加強水電路氣信郵等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和污水垃圾處理。強化農民工工資拖欠治理,支持農民工就業創業,一定要讓廣大農民有更多務工增收的渠道。
32. 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充分發揮跨境電商作用,支持建設一批海外倉。
33. 深入實施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擴大鼓勵外商投資范圍,支持外資加大中高端制造、研發、現代服務等領域和中西部、東北地區投資。優化外資促進服務,推動重大項目加快落地。扎實推進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提高綜合保稅區發展水平,增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
34.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鞏固互聯互通合作基礎,穩步拓展合作新領域。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有序開展對外投資合作,有效防范海外風險。
36.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大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灣污染整治力度,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完善節能節水、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等環保產業支持政策。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科學開展國土綠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保護生物多樣性,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要讓我們生活的家園更綠更美。
37. 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加強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支持生物質能發展。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強化交通和建筑節能。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42.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并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45.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