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8:30,在黨支部的組織下,全體黨員及全體員工集中誦讀學習《建設美麗中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14))》,學習內容主要圍繞“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展開。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
學習完畢后,曾昭桓同志根據學習內容結合自身工作情況,做出如下匯報: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始終面臨和解決的問題。當今,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出現了緊張和對立,整個生態系統不斷受到破壞。由此,必須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與共的新文明。為保障人與自然的和諧,保護生態平衡,除經濟和法律手段外,還必須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適應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的道德規范,有利于形成人們堅定的內心信念,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
生態環境道德是人類在處理與自然關系時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不僅反映了新階段道德建設的客觀實際和規律,也體現了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生態環境道德的總體要求是:熱愛自然,保護生態,改善環境。對青少年生態環境道德的具體行為要求是:珍愛生靈,節約資源,抵制污染,植綠護綠。要努力使保護母親河行動成為廣大青少年學習生態環境道德、學習環境保護知識和技能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