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保持戰略定力
(193)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當今時代風云變幻,機遇和挑戰并存,最需要的是戰略定力。始終保持強大戰略定力,在戰略上判斷準確、謀劃科學、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會立于不敗之地。缺乏足夠戰略定力,就容易出現心理上患得患失、行動上猶豫不決、決策上搖擺不定,錯失發展機遇。
保持戰略定力,要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道路、方向、立場等重大原則問題上,旗幟要鮮明,態度要明確,不能有絲毫含糊。在前進道路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堅持獨立自主,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保持戰略定力,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冷靜觀察、謹慎從事、謀定后動。大國治理強調政策的穩定性、延續性,切不可朝令夕改。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各種訴求相互碰撞,各種力量競相發聲,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不為各種錯誤觀點所左右,不為各種干擾所迷惑,從實際出發,以我為主,把握戰略主動。
保持戰略定力,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要平心靜氣、靜觀其變,不要因一時一事或某些人、某些國家的言論而受到影響,更不能掉入別人故意設置的各種陷阱,破壞和平發展環境,耽誤和平發展大局。要善于審時度勢、內外兼顧、趨利避害,從形勢和條件的發展變化中把握方向、用好機遇、創造條件、駕馭全局,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5.堅持問題導向
(194)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個時代總有屬于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
問題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關鍵在善不善于發現問題。要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寬廣視角,聚焦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原則問題要旗幟鮮明,發展問題要方向清晰,難點問題要明確回答,實際問題要重點解決。
發現問題是前提,能不能正確分析問題更見功力。要善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弄清楚哪些是體制機制弊端造成的問題,哪些是工作責任不落實造成的問題,哪些是條件不具備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從繁雜問題中把握事物的規律性,從苗頭問題中發現事物的傾向性,從偶然問題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確有效破解問題的主攻方向,帶動全局工作,推進事業全面發展。
我們黨領導人民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要以解決問題為工作導向,瞄著問題去,追著問題走,善于把化解矛盾、破解難題作為打開局面的突破口。對事關戰略全局、事關長遠發展、事關人民福祉的緊要問題,要科學統籌、優先解決,確保取得實效。對一些帶有共性、規律性的問題,要注意總結和反思,以利于更好前進。
6.重視調查研究
(195)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研究問題、制定政策、推進工作,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是對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要重點處理好調查和研究兩個環節的關系。從客觀實際出發,對調查了解到的真實情況和各種問題,堅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進行一番交換、比較、反復的工作,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
開展調查研究,務求“深、實、細、準、效”。“深”,就是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善于與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社會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間、廠礦、群眾和社會各層面中去解決問題。“實”,就是作風要實、輕車簡從,真正做到聽實話、摸實情、辦實事。“細”,就是要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深入分析問題,掌握全面情況。“準”,就是不僅要全面深入細致地了解實際情況,更要善于分析矛盾、發現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規律性的東西。“效”,就是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切實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較強操作性,做到出實招、見實效。
調查研究要制度化經常化。堅持和完善重要決策調研論證制度,把調查研究貫穿決策的全過程,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領導干部要帶頭調查研究,不僅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不能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要適應當今社會信息網絡化的特點,拓展調研渠道、豐富調研手段、創新調研方式。過去常用的蹲點調研、解剖麻雀的調研方式,在信息化時代依然是管用的,可以有選擇地開展。
7.發揚釘釘子精神
(196)干事業好比釘釘子。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結果很可能是一顆釘子都釘不上、釘不牢。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不折騰、不反復,切實把工作干出成效來。
“政貴有恒,治須有常。”發揚釘釘子精神,就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張好的藍圖,只要是科學的、切合實際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茬一茬接著干,干出來的都是實績。當然,實踐是不斷發展的,我們的認識和工作也要與時俱進,看準了的要及時調整和完善,但不要換一屆領導就兜底翻,更不要為了顯示所謂政績去另搞一套。領導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正確處理大我和小我的關系,長遠利益、根本利益和個人抱負、個人利益的關系,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不搞脫離實際的盲目攀比,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要抓實、再抓實,不抓實,再好的藍圖只能是一紙空文,再近的目標只能是鏡花水月。干事業不是做樣子,不是做表面文章。任務一經確定,決不能搞一陣風、一下子,而是要發揚釘釘子精神,穩扎穩打向前走,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積跬步以至千里。
8.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197)我們黨歷來重視學習,這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一條成功經驗。在每一個重大轉折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總是號召全黨同志加強學習;而每次這樣的學習熱潮,都能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實現大發展大進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依靠學習創造了歷史,更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學習應該是全面的、系統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學習重點,也要注意拓展學習領域。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補精神之鈣、固思想之元、培為政之本。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黨章黨規和國家法律法規。加強對中國歷史、黨史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世界歷史的學習,從歷史中得到啟迪、得到定力。這些既是領導干部開展工作要做的基本準備,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養。同時,還要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結合工作需要學習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法律、科技、軍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化、專業化水平。
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擔負著黨和人民交付的重大職責,要真正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自覺學習、主動學習、終身學習。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要勤奮努力、刻苦鉆研,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要堅持獨立思考,學有所悟、學有所得,在學習和實踐中“眾里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
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并且是更重要的學習。要通過學習增強工作本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帶著問題學,既向書本學習,又向實踐學習;既向人民群眾學習,向專家學者學習,也向國外有益經驗學習。做到干中學、學中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千萬不能夸夸其談、陷于“客里空”。
好學才能上進。我們的干部要上進,我們的黨要上進,我們的國家要上進,我們的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全黨要來一個大學習,努力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推動建設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