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137)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綠色發展,就其要義來講,是要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必須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增長模式,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138)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重點是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要加快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三條紅線。對突破三條紅線、仍然沿用粗放增長模式、吃祖宗飯砸子孫碗的事,絕對不能再干,絕對不允許再干。
加快形成綠色生活方式,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培養生態道德和行為習慣,讓天藍地綠水清深入人心。開展全民綠色行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風尚。通過生活方式綠色革命,倒逼生產方式綠色轉型,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
(139)建設綠色家園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夢想。縱觀人類文明發展史,工業化進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也產生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走到了盡頭,順應自然、保護生態的綠色發展昭示著未來。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獨善其身。
我國已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主張加快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共建清潔美麗世界。要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增強我國在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與世界各國共同呵護好地球家園,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讓子孫后代既能享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又能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