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價值訴求
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旨在“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這些價值訴求富有深邃的哲學智慧,是解決人類面臨共同性問題的中國方案,彰顯出中國對世界的責任與擔當。
一、持久和平
和平始終是人類的美好價值訴求。和平一詞有多重含義,從字面來看,和平就是和氣、平順的意思;從價值哲學來看,和平主要是指一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所達到的一種穩定、和諧的狀態。著眼于政治層面來詮釋,和平則主要是指一國范圍內或國與國之間、地區之間無戰爭亦或無其它敵對的暴力行為的普遍穩定狀態。
自古以來,人們都崇尚和平。國家和,則世界安;國家斗,則世界亂。從公元前五世紀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到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再到兩極格局對峙四十余年的冷戰,人類社會遭遇頻發的戰亂,生靈涂炭,教訓深刻且慘痛。今天,國際力量在世界范圍內深度調整后日趨平衡,“西方中心論”難以為繼。要和平不要戰爭,維持國家或地區之間的和平關系是各國人民真實的價值訴求與期盼。
“以和為貴”“天下太平”等理念,對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精神世界,鑄溶于中國人民血脈之中。百年前,中華民族深受列強的侵略,中國人民深受強盜邏輯的欺凌,中國岌岌可危。百年后的今天,中國正以昂揚的姿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聲音得到傾聽,中國方案備受期待。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訴求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契合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建設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要義“在于國家之間構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大國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構建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關系。大國對小國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獨尊、強買強賣的霸道。任何國家都不能隨意發動戰爭,不能破壞國家法治,不能打開潘多拉的盒子,出現矛盾和分歧,要通過平等協商處理,以最大誠意和耐心,堅持對話解決。”
沒有和平,中國和世界都不可能實現順利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順應時代發展的強勁潮流,駁斥“修昔底德陷阱”“國強必霸”“中國威脅論”等論調,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訴求各國之間平等、協商的價值理念,主張協商民主應成為現代國際治理的重要方式;吁求各國之間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政治前提下,通過對話而不是對抗方式解決爭端、以協商而不是欺凌方式化解分岐,從而建立平等公正的世界治理新格局,把中國的生存發展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相聯結,從而有利于打破以往的國際態勢,開創人類世界和平發展的光明前景。
二、普遍安全
安全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也是一種狀態,主要是指人和事物處于沒有受到威脅、沒有疾患、沒有危害、沒有損失等沒有危機或危險的狀態。從內容來劃分,安全可分為人身安全、財產安全;從性質來劃分,安全可以分為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從內涵和關注對象來劃分,安全可分為經濟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軍事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國土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安全具有空間性和時間性等特征。
安全更是人類的一種價值期盼,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訴求,承載著這個時代各國人民的基本利益要求。對一個國家來說,“安全是發展的基石。沒有安全,就談不上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較長時期內避免了世界范圍內大規模軍事沖突,但國家和地區形勢變化深刻而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各種沖突依然頻繁,仍存在著傳統的安全威脅。與此同時,諸如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網絡安全、核武器擴散、重大傳染性疾病、金融安全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更趨凸顯。這些非傳統安全威脅沖破一國界限向全球蔓延,與傳統安全威脅一道成為人類共同應對的全球性問題。
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安全威脅多次強調,安全是發展的條件,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其根本目標在于:推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新安全理念,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國家安全新格局。各國要深化政治互信,加大相互支持,“單打獨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體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選擇。”奉行各國不論其大小、強弱與貧富以及歷史傳統,都要尊重和照顧其合理的安全關切與要求,要攜手務實、鞏固團結合作;要嚴格恪守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互不干涉內政等國際準則,尊重各國參與地區安全事務的權利,“構建平等相待、守望相助、休戚與共、安全共擔的命運共同體,”統籌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促進不同領域和區域的安全機制間充分協調、包容與合作,實現世界范圍內的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這是人心所向,是國際大勢所趨。
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訴求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讓鑄劍為犁、永不再戰的理念深植人心,讓發展繁榮、公平正義的理念踐行人間。”這是成功跨越“修昔底德陷阱”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更是使人類社會擁有更加幸福明天的現實選擇與國際戰略。
三、共同繁榮
繁榮主要是指經濟或事業蓬勃發展、昌盛興旺的狀態。實現世界的共同繁榮是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價值旨歸,也是各國人民的福音和普遍價值訴求。
新時代需要新理念。當前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既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好發展機遇,又面臨著增長動力不足、治理滯后、發展失衡、復蘇乏力的挑戰。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世界各國的利益和命運休戚與共的現實,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堅持國際視野,訴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走向共同繁榮,極力踐行世界的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理念。
自古以來,積貧積弱的土地不會長出和平的大樹;埃塵連天、烽火不絕的國家,難于結出繁榮的碩果。共同繁榮是解決和平與安全問題的“總鑰匙”,是國與國之間安全合作的重要基石。走向世界的共同繁榮,其根本要義在于:一方面各個國家和經濟體要摒棄過去贏者通吃的零和博弈思維,堅持互惠共贏理念,實施創新發展戰略,通過創新、結構性改革等,挖掘發展潛力,解決深層次發展問題,為世界經濟繁榮開辟新道路;另一方面各個國家和經濟體之間應構建開放、透明、包容、公正的多邊貿易體制,在協同聯動中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擴大同各國利益交匯點,使經濟全球化沿著健康方向發展。
“大雁之所以能夠穿越風雨、行穩致遠,關鍵在于其結伴成行,相互借力。”波橘云詭的世界局勢告訴我們: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世界的繁榮穩定是中國發展的機遇,中國繁榮發展也是世界的機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經濟欣欣向榮,激發人民追逐夢想的熱情,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之力。同時,中國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智能+”等高新技術和手段,開啟“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多元立體協同聯動的五通紐帶,編織出一幅五彩斑斕的國際合作新畫卷,激起“一帶一路”沿線廣大國家和地區發展的新希望,攜手打造世界共同繁榮的發展機遇,凝聚中國與世界各國前行的力量。
因此說,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承載著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世界期盼,充分體現出中國為推動世界的共同繁榮、合作應對挑戰的國際擔當與責任,也理性地詮釋出人類走向繁榮發展的宏偉實踐和更加光明的繁榮愿景。
四、開放包容
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是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重要價值訴求,其實質是指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要堅持兼收并蓄、互鑒融合,促進和而不同,在尊重多樣性中實現文明的交流,在互鑒中實現融合,在文明交流對話中實現各國共同繁榮,在文明融合中實現各國共同發展,進而促進人類社會共同進步。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縱觀人類文明史,從茹毛飲血到田園農耕,從工業革命到信息社會,豐富多彩的文明樣式繪出了恢弘大氣的人類文明圖譜。這是由世界各國不同的自然環境、歷史條件、生產力狀況和發展模式所決定的。文明的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內生動力。世界因多樣文明間的交流互鑒而美麗,因文明的隔閡和沖突而陰郁。
推進人類文明的開放包容,是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價值精髓,也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這就要求我們:其一,要尊重各國文明的平等。各種文明在價值上是平等的主體,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各有特色。文明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對于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彼此要尊重,平等相待。這樣世界文明之園才能姹紫嫣紅,充滿生機,和諧共生。其二,要維護文明的多樣性。各國應理性處理本國文明與其他文明的差異,坦誠溝通,增信釋疑,取消相互鄙視與隔膜,“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其三,要在包容中實現文明互鑒互學。文明要相互包容,包容才能互鑒,互鑒才能豐富。各國應秉持“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以及親、誠、惠、榮的理念,在相互包容中學習、交流,從其他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同時,不同文明應超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本著共享與包容的宗旨,杜絕沖突和傾軋,相互鑒賞、融合。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倡導,無論是對于人類社會所創造的古代文明還是現代文明,無論是西方文明還是東方文明,各國都要堅持維護和尊重的態度,積極弘揚“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精神,吸納各種文明的精髓,建立開放包容的世界,從而促進人類走向共同繁榮與發展。
五、清潔美麗
地球是人類的共同家園,也是到目前為止人類唯一的生存家園。自然環境與人類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始終是人們的美好向往和追求,更是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價值依托與歸宿。
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升,經濟迅猛發展,擺脫了原始蒙昧時期對自然的敬畏、恐懼與依賴,肆無忌憚地征服和改造自然,嚴重破壞了地球生態的平衡,生態問題日益突顯。關于這一點,恩格斯早在《自然辯證法》中就告誡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營造清潔美麗的地球家園,關系到人類的福祉與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反思與領悟當今世界的生態問題,提出構建人與自然的生態共同體。建設清潔美麗世界,其實質是要求我們弘揚中華文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要堅持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倡導人類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尊崇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對自然要心存感激和敬畏,讓自然生態休養生息,共同醫治地球的累累傷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要把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世界作為生態文明的宏偉目標,讓綠色成為人類家園最耀眼、最厚重、最鮮亮的底色,呵護好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園,共同建設一個寧靜、美麗的世界。
《淮南子·主術訓》說:“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習近平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不僅彰顯出新時代的中國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恢弘意志,實質上還為人類解決生存與發展問題提供了全新思路,從而推動人類文明走向永續發展的康莊大道。世界各國只有秉承親誠惠容、“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國際事務中攜手合作,不同文明間平等交融、交匯,才能匯集人類智慧,共謀擺脫人類所面臨危機的有力舉措,才能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包容開放、共同繁榮和清潔美麗的世界,從而實現“天下一家”的美好憧憬和價值訴求。